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作者江南在哪个平台 > 新闻动态 > 1969年许世友为王近山求情,毛主席:放虎归山,哪个军区敢要?
1969年许世友为王近山求情,毛主席:放虎归山,哪个军区敢要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7:55    点击次数:87

在解放军众多将领之中,王近山中将堪称二野的一员“虎将”,其作战能力极为出众,位列最能打的将军行列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正是那部经典作品《亮剑》里李云龙的原型人物。王近山将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成立大业,凭借着在战场上的骁勇善战,他在军中还获得了“王疯子”这一称谓,其功绩着实令人赞叹。

王近山在军中地位颇高,像李德生、尤太忠、秦基伟这三位上将,曾经可都是他的老部下呢。想当年在刘邓大军里,王近山身为纵队司令员,那可是极为能打的。然而,1955年举行授衔仪式之后,王近山却因婚姻方面出现的状况,被调往了农场。经过了好些年,许世友出面为王近山向毛主席求情,恳请能让他重新出来开展工作……

【胆识过人,受到毛主席的接见】

王近山出生在湖北黄安县,他家境贫寒,自幼便过着困苦的生活。因家境所迫,他小小年纪就沦为了当地大户人家的放牛娃和小长工。而他的名字,是父亲给他取的,叫王近山。

1930年,革命浪潮汹涌澎湃,呈现出势不可挡之势。就在这一年,红军来到了红安。彼时,王近山年仅15岁,而他也由此成为了自己所认识的第一位共产党人的警卫员。

在即将出发之际,王近山向父亲询问道:

“父亲,您觉得我可以打好胜仗吗?”

父亲斩钉截铁地回应道:

“那肯定能呀,要知道你可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呐!”

唉,我实在是对不住先人们呐,近山啊,接下来可就全指望你啦!

王近山的父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!

王近山斩钉截铁地应承道:

“父亲,您且安心,若不能立下大功,孩儿是不会回来见您的。”

就这样,带着先人的遗愿以及父亲的殷切嘱托,王近山毅然告别了故乡,就此踏上了一场长达十八年且归期未卜的远征之旅。

1937年8月25日,按照中央军委的指令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、第二十九军、第三十军,还有陕甘宁独立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团以及第十五团、骑兵团等部队,被改编成为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。

彼时的王近山始终追随着徐向前四处征战。他出身放牛娃,后成为一名士兵,历经磨砺逐步成长为红军指战员。年仅20岁之际,王近山便出任了红十师师长一职。

王近山常常会与他人聊起自身的成长历程,他讲道:

在毛主席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熏陶与教导之下,我逐渐成长起来。于我而言,勇敢这一品质是师从徐帅所获,指挥方面的能力是向刘帅学习而来,而处事的果断则是从邓政委那里汲取到的经验。

在诸多经历当中,真正使得王近山获得毛主席赏识的,当属保卫陕甘宁战役期间的表现了。

1943年10月,太岳二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在刚用过早餐后,便接到了刘伯承师长的亲笔书信,信里,师长这般写道:

奉党中央之令,指派你率领十六团前往延安执行扩编部队的任务,同时肩负保卫陕甘宁地区的职责。当下,日寇正于太岳地区集结重兵展开扫荡行动,那里的敌情极为复杂,形势颇为紧张。故而在赴延安途中,你务必要格外小心谨慎。尤其要将敌人的情况探查清楚,在这一点上,我们确实存在某些不及敌人之处。就拿情报工作来说,敌人竟能印出我方抗战干部的履历、相片,还知晓我们机关部队的所在位置以及腹地一些险要地形等相关情况……

刘伯承再三叮嘱道:

此次西行征程,你需独自开展作战行动。要知道,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形势变化极为迅速,我方兵力或许处于劣势,而且在很多时候,上级难以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。在此种情形下,必须充分发挥我军机断行事这一优良传统才行。

王近山深知此次作战意义重大。当他率领十六团行至接近韩略村之处时,便吩咐团长陈景玉以及团政委场详考,让他们将部队先行隐蔽起来。随后,王近山亲自挑选了数名精明干练的战士,组成了一支便衣小分队,去侦察韩略村周边的敌情与地形状况。

在与乡亲们闲聊之际,王近山将敌人活动的规律、车队经过韩略村的具体时间、韩略村周边的地形状况以及进出路线等情况,都了解得明明白白。

紧接着,他把十六团安排在韩略村附近进行埋伏,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就此展开。在他的精心指挥之下,十六团的指战员们投入到战斗当中,历经三个小时的激烈奋战,成功截住了13辆满载着日寇军官的汽车,并且歼灭敌军120多人。

此役打得极为漂亮。抵达延安之后,毛主席亲自接见了王近山,对其予以表扬,夸赞他既勇敢又果断,颇具胆略,在未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,便主动且积极地打了一场漂亮仗。后来,刘邓首长还特意让人捎带口信给王近山,称赞他有勇有谋,同时勉励他要戒骄戒躁,持续取得进步。

在后续的诸多战役里,王近山均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。像是收复爷台山之战、定陶战役、襄樊战役以及淮海战役等,他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,屡立战功,收获了重大胜利。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抗美援朝战役中,王近山在夺取五圣山的战斗过程里,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军事素养,续写了胜利的篇章。

有道是“英雄难过美人关”,就因婚姻方面的状况,王近山的人生轨迹经历了天翻地覆的改变……

【许世友为王近山求情,毛主席:放虎归山,哪个军区敢要?】

1955年,王近山刚获授中将军衔,然而其人生却因婚恋问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。他为此遭到党内的严厉批判,所有职务均被撤销,随后被分配到河南一家农所担任副厂长。在离开北京之际,身边仅有保姆黄振荣愿意随他一同前往。

1969年,中苏边境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。王近山知晓这一情况后,内心涌起再度为国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。于是,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在信里,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展开了深刻的检讨,并且写道:

我是王近山,现年53岁,一心盼望着能够再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老部下肖永银先把一封信送到了南京军区许世友手中。许世友阅毕,觉得那打仗向来不要命的王近山(人称王疯子)所受的处理着实过重了。王近山可是中将,还曾担任公安部副部长呢,如今却去农场当了副厂长,得找个时机重新启用他才是。基于此,许世友决意要拉王近山一把。

曾有一回,在各大军区领导召开会议之际,许世友寻得一个间隙,向毛主席说道:

主席,有个情况我得向您汇报一下呀,这事儿也只有您能出面解决啦。

毛主席面带微笑,目光投向许世友,缓缓说道:

“有啥事儿就直说吧,别兜圈子了。”

在战争岁月里,有那么几位打仗极为厉害的人物。当下,他们的日子却不太顺遂,就拿王近山来说吧。我觉得应当对其情况予以过问才好呀。

毛主席稍稍停顿了片刻,继而讲道:

“哦!你提及的王近山想必就是那个被称作‘王疯子’的人吧。主席平日里政务繁忙,需处理诸多要事,此刻他仿佛是在回想当年针对王近山相关事宜的处理经过,也不知是否还有清晰的印象呢。”

许世友赶忙说道:

“没错,就是他呀!王近山此人对革命可是立下了大功的。之前处理他那个问题,着实有些过于严重了,应当让他重新出来工作才是。”

略微沉思了一会儿,毛主席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周总理,随后开口讲道:

让恩来去处理这件事吧,还能有谁呢?全都一并给解决掉……你提到的那个王近山,那可是疯得相当有水平呀,而且个性十足呢。接下来要是把他放回去,哪个军区敢接收他呀?

“要是别人不要的话,那我要呀,我会把它放在咱们南京军区呢。”

许世友急忙作出回应。

如此一来,已赋闲超过10年的将军走马上任,担任起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这一职务。

1969年7月的某个夜晚,南京城已过一点。彼时,一列从郑州开来的火车缓缓驶入站台。在卧铺车厢里,尤太忠、吴仕宏、肖永银等一群军人正在焦急地四处寻找着什么。他们皆是王近山当年的老部下,如今也都身为军事干部。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,费了好大一番功夫,他们才终于认出了王近山。

王近山此次前来乘坐的是硬座,随身带着大包小包,里面装的净是新采摘下来的地瓜、玉米、南瓜等农作物。他手中拎着的竹篮里,还有三只“咯咯咯”直叫的大母鸡。见此情形,几位将军赶忙快步迎上前去,依次如同向老农致敬一般,庄重地敬礼、立正。

王近山对着前来迎接他的那几位将军说道:

自家养的这只鸡,向来都是靠啄食地里的虫子长大的,要把它杀了,还真有些舍不得呢。

许世友早就将接风宴准备妥当,待酒过三巡之时,王近山对着许世友道出了一句话:

许司令,您只要吩咐一句,我王近山必定不会含糊。

后来,王近山得以重新出来工作,任职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一职。彼时,许世友竟把自己住的房子让给王近山居住,这让王近山有些始料未及。要知道,许世友可是司令员呐,把住了许久的房子让给自己,王近山着实觉得过意不去,因而一再婉言谢绝。

然而许世友执意要让其搬过来住,之后王近山也时常教导子女,务必要懂得感恩。要知道,这房子原本是许司令的,他腾出来让给了自家,子女们必须牢记许司令给予全家的这份关照。

然而,在许世友刚刚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不长时间后,王近山就被查出患上了胃癌……

【一代名将逝世】

1974年,王近山的病情出现了加重的情况,随后便入院接受治疗。在知晓这一情况后,邓小平作出指示:

老部下李德生当时远在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,得知相关情况后,他当即表示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治疗,还特意交代,要是不行的话就送到北京去。随后,李德生专门派人送来了红参。

1978年的春天,王近山的身体状况愈发严重了。这一情况被他的那些老部下们知晓后,众人无不痛心万分。在陷入昏迷之际,王近山常常会喃喃地说着:“冲,杀。”他的儿子王少峰讲道:

“爸,李德生获得晋升啦,爸,尤太忠也上去了呀,还有肖永银同样上去了呢。”

5月10日,在王近山处于弥留状态之时,当时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的聂凤智来到了王近山的病床旁边,而后俯身贴近他的耳畔轻声说道:

近山啊,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在延安的那段事儿呀。那时候呢,你担任着师长一职,我是团长,另外还有位师长是徐深吉呢。彭老总当时派出了纠察队,是由一个连长带着队的,就把咱们俩师长和我这个团长给抓了呀。想想那时的我们,可真是正年轻着呢……

彼时的王近山已然无法再回应老战友了,王少峰带着哽咽说道:

“聂伯伯,我父亲他……离世了……”

在王近山逝世的消息传来后,邓小平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。王近山的追悼会原本安排了500人参加,然而实际到场的人数竟达到了1000人。诸多王近山的战友以及那些经历过诸多战斗的老战士们,他们不辞辛劳,从远方特意赶到南京,只为能在追悼会上寄托对王近山的无尽哀思。

数年之后,王近山获得了邓小平的亲笔题词。

一位战功赫赫、威名远扬的战将!